- 微信: 微信二维码
- 电话:
在四川某古镇的深巷中,80岁的李铁匠仍坚持每天抡锤打铁。他的作坊里,炭火熊熊、铁花飞溅,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已持续了60余年。面对机械化生产的冲击,李铁匠的“固执”引发关注:是坚守传统技艺,还是拒绝时代进步?
李铁匠的作坊不足20平方米,墙上挂满镰刀、菜刀、锄头等农具。他16岁起随父学艺,如今虽年事已高,仍拒绝使用电动工具。“机器打的刀,没魂。”他说。一件农具从选铁、烧红、锻打到淬火,需经百余道工序,耗时数日。
尽管订单寥寥,李铁匠的客户却遍布全国。一位云南农民曾专程驱车千里,只为求一把他亲手锻造的镰刀。“这种刀能用一辈子。”对方说。然而,李铁匠也承认,年轻人不愿学打铁,这门手艺“传不下去了”。
近年来,国内多地兴起“非遗保护”热潮,但手工铁匠仍属小众。有学者呼吁:“技艺的消亡,不仅是工具的更迭,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终结。”李铁匠的未来,或许也是无数传统手工艺的缩影。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