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名作《荷塘月色》高AI率争议背后

近日,国内某AI写作检测平台的一则报告引发轩然大波: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被检出“高AI率”,部分段落疑似由AI生成。这一结论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文学经典与AI技术的碰撞,成为舆论焦点。

据该平台解释,其检测模型基于“现代中文语料库”训练,而《荷塘月色》中大量细腻的景物描写(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与当代AI生成的“优美散文”存在相似度。然而,文学专家指出,朱自清的创作年代(1927年)远早于AI技术诞生,此类检测“完全脱离语境”。

事件发酵后,平台方紧急致歉,承认检测模型对古典文学的适配性不足。但争议并未平息:有网友调侃“AI连民国大师都不放过”,也有人担忧“AI检测是否会成为文学创作的枷锁”。

事实上,随着AI写作工具普及,如何界定“原创性”已成为全球性难题。国内某高校教授表示:“技术应服务于文学,而非定义文学。与其纠结AI率,不如关注作品能否打动人心。”


250510091435.png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