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微信二维码
- 电话: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近日裁定对恒大汽车上海公司启动破产清算程序,这家曾号称"3年量产100万辆"的新势力车企,最终以负债287亿元、仅交付1,389辆的惨淡成绩落幕。这场溃败不仅是个体企业的悲剧,更是激进资本裹挟下造车运动的典型病理切片。
一、技术空心化的资本游戏
清算报告揭露致命伤:
研发幻象:宣称投入474亿元研发费,但核心专利仅占特斯拉的1.5%
工厂泡沫:上海基地投资63亿元,产能利用率不足3%
供应链断裂:欠付600余家供应商货款,电池包库存仅够组装200辆车
审计显示,其造车资金实际挪用自地产板块,形成典型的"八个锅七个盖"资本局。
二、行业警示录
恒大模式折射出新能源赛道三大痼疾:
PPT造车:用房地产高周转思维做制造业
地方政府绑架:靠土地优惠套现而非技术积累
消费者信任透支:预售订单中78%为内部关联方刷单
与之形成讽刺对比的是,同期比亚迪研发投入占比达营收的6.9%,实现正向技术循环。
三、泡沫退潮后的价值回归
清算过程暴露更严峻现实:
生产线评估价不足原值10%
2,300项专利打包拍卖流标
经销商体系全面崩盘
当拍卖锤最终落下时,那些曾与恒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供应商,正在集体吞咽盲目跟风的苦果。这场清算不仅是法律程序,更是给所有信奉"资本万能造车论"者的清醒剂——汽车工业的百年门槛,从来不是靠债务杠杆就能一跃而过。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