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力又拿了"留几手"的剧本:综艺人设的重复困局与破局之道

在最新一期《王牌对王牌》中,董力再次以"游戏黑洞"的形象贡献笑点,网友精准吐槽:"又是熟悉的留几手剧本。"这已是他第五次在综艺里扮演"笨拙但努力"的角色。当综艺人设成为明星的固定标签,究竟是安全牌还是创作力的枯竭?

5.png

一、"留几手"人设的运作逻辑

制作方偏爱这类设定的原因:

  1. 低门槛共鸣

    • 普通人更容易对"失误者"产生共情(心理学中的出丑效应

    • 董力在《青春环游记》猜歌环节的茫然表情,单条短视频点赞破300万

  2. 安全可控

    • 相比毒舌或高智商设定,"笨拙"不易引发争议

    • 便于剪辑师制造"逆袭"剧情(如《极限挑战》知识问答反转)

  3. 商业价值

    • 适配亲民品牌代言(董力近年接拍的文具、快餐广告均延续该形象)

二、观众审美疲劳的数据信号

弹幕分析显示:

  • 重复梗的边际效应
    "又来了"等吐槽弹幕占比从第三季的12%升至本季的37%

  • 人设固化代价
    董力微博评论区"除了装傻还会什么"的负面评价增加2倍

某卫视导演透露:"现在拿到董力的方案,不用看就知道要设计哪些游戏环节。

三、破局可能性:人设升级的三条路径

  1. 反差萌实验

    • 在《明星大侦探》尝试高能推理(参考魏大勋转型)

    • 释放击剑冠军的专业形象(职业背景使用率不足5%)

  2. meta化解构

    • 主动玩梗:"节目组又给我蠢剧本了"

    • 参考杨迪在《萌探》中自嘲"综艺混子"的成功案例

  3. 跨界绑定

    • 与智能产品合作"逆袭"广告(如科大讯飞学习机"从游戏黑洞到答题王者")

四、行业反思:综艺编剧的创作惰性

当"留几手"成为万金油剧本:

  • 新人模仿导致同质化(现役综艺至少8个同类人设)

  • 豆瓣小组调查:72%观众认为"刻意扮蠢比真笨更尴尬"

某金牌编剧坦言:"与其复制安全牌,不如开发'不完美天才'等新设定。"


董力的困境折射出综艺产业的深层问题:当人设比真人更值钱时,明星就成了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或许破局点在于——把"留几手"的剧本,换成"露一手"的勇气。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