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微信二维码
- 电话:
2025年5月,小龙虾市场迎来“价格寒冬”,主产区湖北潜江、江苏盱眙等地4~6钱规格的中虾塘口价跌至12元/斤,较去年同期暴跌近50%,部分中小虾价格甚至跌破5元/斤。这场价格崩盘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产业困境。
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是价格暴跌的直接诱因。2024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突破3000万亩,产量超300万吨,较2020年增长40%。然而,消费端却未能同步扩张。夜宵经济低迷、餐饮渠道收缩,叠加小龙虾预制菜市场热度减退,导致供需严重失衡。以西安为例,尽管小龙虾搜索量同比增长46%,但餐饮商户套餐订单量增幅仅125%,远低于供应端的增速。
成本压力与养殖户退出加剧了市场动荡。饲料价格居高不下、人工成本增加,叠加智能投喂设备投入,使得稻田虾养殖户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部分主产区养殖户因收益下滑提前结束养殖,转而放水种稻。
产业转型迫在眉睫。面对低价困局,小龙虾产业正加速向深加工、品牌化、智能化方向突围。预制菜企业通过直播电商拉动销量,头部品牌调味虾产品销售额年增33.3%;智能化监测设备普及率超40%,物联网和AI技术应用于投饵、环境监控,预计可降低养殖成本20%。
价格暴跌虽是阵痛,却也倒逼产业升级。唯有通过技术创新、渠道优化与品牌建设,小龙虾产业才能突破“增产不增收”的怪圈,实现可持续发展。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