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微信二维码
- 电话:
2025年5月,某电商平台热销的“婴儿高跟鞋”因形似封建社会“三寸金莲”引发舆论海啸。这款售价23.9元、内长仅10.5厘米的“摆拍道具”,鞋跟高度达3厘米,鞋面印有豹纹、银色等成人化元素,月销量超800单。面对网友“消费主义侵蚀童真”的质疑,商家客服回应称“仅为艺术照装饰,非日常穿着”,但商品展示页中“1岁宝宝人生第一双高跟鞋”的宣传语,仍暴露出其将畸形审美包装为“时尚创意”的营销逻辑。
这种设计绝非孤立个案。近年来,“奶辣风”童装、露肩露脐装在电商平台的泛滥,与“婴儿高跟鞋”形成畸形审美产业链。成都医学院心理学院副教授徐云指出,婴幼儿被迫穿上成人化服饰,本质是家长将自身审美投射于儿童,导致孩子过早形成“迎合他人才能获得爱”的认知偏差。更危险的是,部分商家以“软底”“摆拍”规避《产品质量法》安全标准,而商品名称中“公主风”“性感风”等暗示性词汇,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关于“禁止利用儿童形象进行不良营销”的规定。
法律与伦理的双重拷问下,商家回应显得苍白无力。电商平台已紧急下架相关商品,但监管盲区仍存:短视频平台中“儿童高跟鞋走秀”视频播放量超百万,AI换脸技术更让儿童形象沦为恋童灰色产业链的素材。这场争议最终指向一个核心命题——当商业逐利吞噬童真,我们究竟该守护孩子的身体自由,还是放任其成为成人审美的玩偶?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