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微信二维码
- 电话:
甘肃敦煌遭遇12级强沙尘暴,市区最大风力达9级,雅丹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面对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敦煌市在3小时内完成近万名滞留游客的紧急疏散,用一场“教科书级”的应急响应,诠释了文旅城市在风险防控中的敏捷治理能力。
天时、地利、人和的极限挑战
强沙尘暴来袭时,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内滞留游客超万人,其中90%为外地游客。沙尘暴导致景区面积达7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能见度骤降,游客极易迷失方向。更严峻的是,沙尘暴发生在傍晚时分,天色渐暗且气温骤降,若不及时疏散,滞留游客可能面临失温风险。
三级响应机制的高效联动
敦煌市启动《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文旅、交通、公安等部门在15分钟内完成调度。景区观光车、城市公交、农村班线车等140余辆转运车辆迅速集结,敦煌市机关事务中心更首次启用14辆公务车参与转运。同时,出租车司机、村镇干部自发加入救援,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疏散网络。
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的双重保障
景区通过广播系统实时发布预警,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分布,精准调配运力。在转运过程中,住建部门提前开灯照明,交警全员上路疏导交通,确保转运路线畅通。最终,所有滞留游客于当晚10点前安全抵达市区,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这场与狂风的赛跑,不仅展现了敦煌市应急预案的实战能力,更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理念。当科技与温度并存,当速度与秩序共生,敦煌用3小时书写了极端天气下的“安全答卷”。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