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微信二维码
- 电话:
近日,西安市网友建议取消电子屏教学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了国内教育界对于电子屏去留的热烈讨论。
随着科技发展,电子屏教学在国内中小学逐渐普及。然而,2022年数据显示,国内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3.6%,高中生群体近视率更是高达81%,部分家长将矛头指向电子屏,认为其高亮度、频闪等问题加剧了用眼疲劳。专家指出,电子屏对视力的影响需综合考量使用时长、环境光线等因素,建议单次注视不超过15分钟。
支持取消电子屏的群体强调,黑板教学能减少设备依赖,通过教师即兴板书增强课堂互动,同时降低偏远地区学校的教育成本。杭州某小学试行“无屏课堂”,每周五上午关闭电子屏,采用传统教具后,学生注意力集中度显著提升。
但反对者认为,电子屏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其可整合动画、视频等资源,实时展示作业批改细节,甚至引入名校课程,大幅提升教学效率。教育部曾规定电子屏使用时长不超过总教学时间的30%,但执行效果参差不齐。
目前,国内主流思路是保留电子屏,但通过缩短使用时间、增加户外活动、优化教室采光等措施降低风险。专家建议将电子屏与黑板结合,例如用屏幕展示动态内容,用黑板进行逻辑推导。研究显示,学生近视率攀升与户外活动减少、课业负担过重密切相关。浙江某校在关闭电子屏的同时,增设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近视防控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取消屏幕的学校。此外,改进电子屏技术(如降低蓝光、提升分辨率)也被视为可行方案。
© 版权声明